缺口理論
逃逸缺口又稱為連續缺口(continuous gaps)或是衡量缺口(measuring gaps)。它的發生頻率較低,但具重要的技術指標意涵。逃逸缺口的發生,主要發生在價格趨勢出現筆直的走勢情況,即快速的漲勢或跌勢之中出現。趨勢初期由承接期發動後,將呈現加速發展現象,並且伴隨著大的成交量。在這個過程中,激情的追逐常會發生寬大的缺口,這代表著巨量換手成功。並且這個缺口的出現,也確保了主升段的持續走勢,所以就整個趨勢的長度來看,第一個逃逸缺口透露出市場對後勢的看法,認為還會持續既有的趨勢,並且幅度會相當,如此才足以吸引一批換手量。所以當第一個逃逸缺口出現時,大致便可衡量出整個趨勢的長度,缺口代表著趨勢只進行了一半的意涵。在一段上升或下降的走勢中,逃逸缺口可能出現二、三個,這代表著市場的激情可能使行情延伸更大,則趨勢中點的衡量可以用第一個及第二個缺口的中點來當作趨勢走勢的中點。
應用原則
逃逸缺口需配合大量成交量,以代表換手成功意涵。則此時可以作為趨勢只走了一半的訊號。 如果發生二個以上的逃逸缺口,則可以用第一個及第二個缺口的中點作為趨勢的中點。 逃逸缺口不易被填補,因為它多是發生在走勢順暢的時候。所以當一個缺口在幾天內便被填補,則應懷疑其為竭盡缺口而非逃逸缺口。
缺點
一般人很容易將竭盡缺口誤認為逃逸缺口,而誤判行情。
補救措施
通常在行情快速發展中,第一個缺口必定是逃逸缺口。就保守情況而言,除非有特別的理由,否則不要對第二個以
後的缺口抱太樂觀的期待,因為它們很可能是竭盡缺口。
缺口理論有那四大缺口?各有何特徵和用途
答:
|
出現時間
|
特徵和用途
|
普通缺口
|
最常見
|
就大盤指數來說普通缺口大多在30點左右,在短期內很容易補上,在技術分析中,很少討論。
|
突破缺口 (Break Gaps)
|
通常出現線型整理即將結束之時
|
以大幅跳空上漲或跳空下跌的現象,將大盤或股價帶離整理型態之情況。對大盤而言,突破缺口大約80點,而且一旦突破缺口出現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會呈現持續性的上漲或下跌,短期內不會回補該缺口
|
逃逸缺口 (Runway Gaps) (中途缺口)
|
通常出現在突破缺口出現在一段時間後。
|
原本做錯的一方大盤盤勢已經成形,短期內無如願以償,而忍痛認賠出場或反彈殺出,而造成的跳空上漲或跳空下跌缺口,且通常突破缺口至逃逸缺口的等幅高點,會為該波結束的終點。
|
竭盡缺口
|
通常出現在股價上漲或下跌的最後一個階段
|
是投資人追高殺低的現象,所以在行情末段會出現過度樂觀的向上缺口或過度悲觀的向下缺口,但通常在竭盡缺口出現後往往在三日內會出現反轉的現象,也就是原本上漲的行情會呈現向下拉回的現象;而原先下跌的情況會呈現突發性的上漲現象。
|
竭盡缺口(exhaustion gaps)
竭盡缺口代表一個走勢的末端,趨勢力道衰竭的象徵。一般而言,跳空缺口是市場力道的展現,尤其是帶量的跳空缺口。然而,在缺口發生後如果無後繼之力,走勢為之停頓時,則顯示這個缺口是市場的最後一道力量,之後市場已無動能再維持原有的趨勢了。因此最後這道將市場動能全部耗盡的缺口,所顯示出來的意涵便暗示了市場的力道將可能出現竭盡態勢,進入整理或反轉的可能性大增。 竭盡缺口如同逃逸缺口,亦是發生在快速的漲勢或跌勢中。但竭盡缺口則是由盛而衰的表徵。不過,當在快速的漲勢或跌勢中,必須去分辨竭盡缺口或是逃逸缺口。由於快速走勢的第一個缺口一定是逃逸缺口,因此最簡單的方法便是,以逃逸缺口的發穻鼽m當作走勢的中點,來計算整個趨勢的長度,從而便可判斷該處所發生的缺口是不是竭盡缺口。另一個判斷的方法則是成交量,如果當天爆出不尋常的巨量(相較於先前的價格走勢)並且寬度更寬大時,則很可能是一個竭盡缺口。
就是否被填補的角度來觀察,則竭盡缺口通常很快便會被填補。這個填補的意涵即為趨勢中斷之意。至於後續的發展,可能是整理型態,亦可能是反轉型態。